上證夜讀劉世振:人生如棋以本手為基 創妙手之成

2023-05-09 03:25:58 · 綜合 · 59閱讀

 ?。ㄞD自“上海證券報”)

  編者按

  《上證夜讀》是上證生棋手上海證券報微信公眾號著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欄目,為進一步提升內容的夜讀原創性、思想性、劉世專業性、振人啟發性、本手故事性、為基可讀性,創妙成我們誠摯地面向金融機構、上證生棋手上市公司、夜讀行業協會等財經領域的劉世高管和專家、企業家和創業者約稿。振人

  你創業的本手成敗得失,你奮斗的為基心路歷程,你創富的創妙成生動故事,你發家的上證生棋手財富密碼,你投資的獨門秘笈,你理財的成功鑰匙,你的財富觀、義利觀、“生意經”,你信奉的人生理念,你崇尚的企業文化,你傳承的家訓家風……你最刻骨銘心、最難以忘懷、最給人啟迪、最值得分享的典型案例、經驗教訓、人生感悟……以深度、銳度取勝,以角度、溫度見長,既有真情實感,又有真知灼見,既發自肺腑,又直抵人心……

  來稿請控制在3000字左右,如內容精彩,字數可適當放寬。倘有珍貴的資料照片或視頻,可一并附上,我們將與文稿融合編發。

  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單位、職務、聯系辦法等要素,并附上個人照片、簡介(100字以內)。

  來稿將擇優編發,并擇機結集出版。

  聯系人:孟老師 021-3896 7861

  郭老師 021-3896 7533

  郵   箱:Szyd@cnstock.com

  劉世振

  圍棋職業七段。上海市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上海棋院院長,上海市圍棋協會秘書長。6歲學棋,1990年進入上海市圍棋隊,1991年進入國家圍棋隊,后擔任國家圍棋隊副隊長一職。2008年擔任上海市圍棋隊主教練,全面負責上海圍棋各項事務。

  2000年獲得中國新人王賽冠軍,同年擊敗韓國棋手獲得中韓新人王對抗賽優勝,這是中國棋手首次在該項賽事中獲得優勝。執教期間帶領隊員獲得多項世界大賽冠軍以及全國大賽的冠軍,從事圍棋行業四十余年,經歷了體制內到市場化的進程,也見證了中國圍棋從中日對抗到中韓對抗,再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經歷。

  圍棋

  即使一生只做這一件事情,也可以擁有無限的精彩。

  01

  “清風”如風

  棋手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刻板而沉悶的,整天坐在棋盤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沉浸于方寸經緯之間。不過在機緣巧合下我們偶爾也會有“出圈”的時候。

  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經商沾邊的經歷是在90年代末,那時我還是國家圍棋隊的一員。在那個撥號上網的年代,國家隊里由隊長邵煒剛帶頭,連同七位著名的年輕國手組建了“清風網”。這是國內第一個專業的圍棋對弈網站,而且還有著名國手們的加持,一經上線便得到了眾多棋迷關注。但一開始我并沒有參與這個新興的項目,只想著早日拿到一個全國冠軍。

  清風網的成立在那個年代讓人眼前一亮,畢竟“現役頂尖棋手集體經商”這個話題足夠吸引人,尤其是董事長邵煒剛還是現役國家圍棋隊的隊長。于是體壇周報委托我做了一篇“清風網”的專訪。沒想到,這篇文章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經多方轉載,清風網瞬間打開了知名度。于是成員們一致表決,邀請我以股東的身份加入清風網。他們給我規劃的愿景是讓清風網成為第一個圍棋上市公司。當時我對于“上市”這個詞還很陌生,只是單純的覺得兄弟幾個在一起做些事情很好玩,于是欣然“入伙”。

  清風網的爆火源于我的第二篇文章,時稱“龍飛虎事件”。如今看來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然而當時在社會上引發的關注與影響,卻讓人難以想象。事情很簡單,那時我們為了網站的人氣經常會去網站上面下棋,而羅洗河是最為積極的一個。那天晚上他在清風網上遇到了一個網名叫“龍飛虎”的棋友,據羅洗河說他前兩盤沒當回事,一邊下著四國大戰一邊下棋,結果連輸兩盤,后來他打起精神,又專心下了兩盤,然而還是沒有贏,被對手連“砍”了四盤。把世界冠軍、天才棋手羅洗河給砍了的“龍飛虎”到底是誰?當天,清風網棋友們一片沸騰。

  那時體壇周報有一個清風專欄,我撰寫了一篇《神秘高手大戰清風網》的文章,一經刊登,立刻引發轟動。先是被各大門戶網站、論壇瘋狂轉載,接著國內各大報紙和媒體爭相報道,央視體育頻道還特地在黃金時段做了一檔直播節目,現場呼喚“龍飛虎”的出現。這個熱度持續了很久,包括北京青年報在內的很多報紙都是整版的報道,以至于作為“始俑作者”的我都有點懵了。各大媒體的不斷轟炸讓清風網名聲大噪,成為了當時國內最火的圍棋對弈網站,為此公司還給我增持了些股份作為獎勵。我后來接受了幾個媒體的采訪,一位記者對我說,這篇文章有著濃烈的江湖氣息。確實,那時的網絡就是江湖。

  清風網有一個完美的開局,但是到了中盤階段立刻顯示出了疲態。我們畢竟都是從小在圍棋圈長大的,對于經營和管理的理念十分匱乏,尤其是清風網是與韓國的圍棋網站合作,與韓國方面的溝通協調也不順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圍棋的成績不理想,多次沖擊世界冠軍未果,一直被韓國壓制。時任中國棋院院長的王汝南老師對棋手經商也并不支持,他認為年輕棋手們當下還是應該以成績為主。對的事情終歸還是需要一個對的時間,最后大家只能忍痛“棄子”,將清風網整體轉讓給了搜狐。雖然是低價出售,但我們每個人也算是賺到了在商業上的第一桶金。

  02

  想下好棋,必須得先做好人

  1991年,我通過選拔進入了國家少年圍棋隊,與常昊、周鶴洋在同一間宿舍。常昊10歲就進入了國家隊,雖然當時我與他并不是特別熟悉,但畢竟同屬上海隊,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直持續至今。在我們不到30歲的時候,常昊就說我們是40年的朋友了。這個梗的出處來自于吳清源大師。

  上世紀90年代,吳清源大師曾在東京跟常昊還有周鶴洋下過一次兩面打的對局。當時常昊和鶴洋都是20歲左右,他倆年少成名,彼時的實力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水準,因此吳大師并沒有把棋下完,他更多的是想感受一下中國年輕棋手的狀態。下完棋之后,吳大師跟常昊和鶴洋說我們是40年的朋友,事后常昊認為大師肯定是把他和鶴洋的年齡加在一起計算了。

  競技項目的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在每年的九月前,國家隊要完成一次人員調整,由國家隊教練組確定方案。作為國家隊的領隊,華以剛老師負責與離隊人員做一次溝通。所以七八月份的時候很多人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華老讓你去一下他的辦公室”,據說不少人聽到這句話之后當場臉色慘白。后來華老似乎是知道了這個事情,在敏感的月份里沒有特殊情況,盡量不叫人去他的辦公室談話。

  每年國家圍棋隊在開訓第一天,華以剛老師都要給新老隊員們上一堂課。我們那時年紀都不大,都覺得除了圍棋講座以外其他的都不重要,不過華老在圍棋隊有著無上的權威,只要是他講課,臺下所有人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認真聽講。除了必要的紀律之外,華老最重要的就是告知每一位隊員,要想下好棋,必須得先做好人。國家隊不僅是培養圍棋技藝的地方,而且還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段話的感觸也就越深,在國家隊這近20年的時間里我不僅在圍棋領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更為重要的是樹立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3

  妙手、本手、俗手

  很多年以前,我和古力還有王煜輝三人陪同聶衛平老師一起爬泰山,回北京途中經過了濟南,兩位女記者采訪聶老。其中一個問題是:您覺得什么才是好男人的標準?聶老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我這個樣子的,現在社會上有不少女孩想要嫁大款,這絕對是大俗手?!北娙硕急宦櫪系挠哪旱霉笮?。這當然是玩笑。

  有人說“市場化”是“俗手”,但從各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市場化的推進對于圍棋而言絕對是一步妙手。只是體制內的單位已經習慣于本手,面對突如其來的妙手顯得準備不足。中國棋院的首任院長陳祖德老師生前最為得意的兩大改革舉措,一個是將原來的團體錦標賽升級成了職業聯賽,還有一個就是等級分制的實施。在聯賽還未開始時,體制內的老牌機構有著較大的優勢,比如上海、浙江和北京。上海隊在第一任市長陳毅元帥的關心支持下,為上海圍棋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上世紀90年代,上海是全國團體錦標賽唯一擁有兩支隊伍的省市區代表隊,而且經常包攬冠亞軍。隨著1999年全國甲級聯賽的開始,市場化機制引入,上海圍棋純體制內的運作開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在第一屆聯賽開始前,上海隊由于找不到贊助,主動放棄了一支隊伍,將兩支實力強勁的隊伍合并,這對于上海圍棋后備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經多方輾轉,有兩家公司各出20萬冠名了上海隊,但是最終只有一家公司履行了承諾,所以上海圍棋隊第一年的聯賽經費只有可憐的20萬,隊里甚至只能保證常昊的出行可以坐飛機,其他隊員都是坐火車前往賽地,更不用談勝局獎金的問題了。

  相比之下之前默默無聞的重慶隊在市場化的機制下顯得游刃有余,那時他們的當家戰將古力還沒有完全成長,但是重慶隊連續簽下了羅洗河和劉菁兩名國內頂級棋手,頓時蛻變成了國內頂尖的隊伍,再加上良好的隊伍管理以及豐厚的待遇,重慶連續五年力壓上海獲得了聯賽五連冠。直到2004年,上海隊與上海移動的合作逐漸成熟,方才打破了重慶隊的壟斷,首次獲得聯賽冠軍。

  至此中國圍棋徹底的進入了市場化時代,圍棋培訓班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不斷的擴張,很多小學、幼兒園也紛紛開設了圍棋課程。各大圍棋道場也應運而生,隨著聶衛平圍棋道場在北京正式掛牌運營,馬曉春圍棋道場等諸多道場紛紛入場,北京的道場鼎盛時期有十幾家,徹底打破了以前想要下好棋必須得進國家隊的規律。16歲就獲得應氏杯冠軍的范廷鈺、已經獲得八個世界冠軍頭銜的柯潔都是由道場培養出來的,當然他們最后也都進入到了國家圍棋隊。

  在這個妙手迭出的年代里,我也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轉型。2008年,上海圍棋隊主教練邱鑫退休,我成為了新一任的主教練,這也算是人生進入到了中盤階段的一步本手。其實上海棋院讓我轉型的時候我才不到30歲,作為圍棋選手而言正值當打之年,作為一名職業棋手內心還是挺想在個人成績上再有所提升,因此也有過一段時間的猶豫?;蛟S正因為心態上的變化,再加上道場培養的年輕棋手越來越厲害,競技這條路越來越艱難,成績也開始出現了下滑。于是我成為了國家隊最早一個開始轉型的棋手。當我確定要轉型之后,心態反倒是放松了。2007年的天元賽,那時我已經開始為回上海做準備,比賽正好跟我的文化考試時間沖突,于是我在北京下完第一輪比賽,立刻趕回上海參加考試,第二天考試完了再飛回北京參加第二輪比賽。在這樣的狀態下居然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天元挑戰權。

  隨著圍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圍棋選手逐漸向“低齡化”發展,因此我回到上海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后備人才的培養。此時上海的教練們都已經嘗到了“市場化”這步妙手的甜頭,很難再沉下心來去做培養高端人才,因為高端的培訓既沒有經濟效益,還要花很大的精力。尤其是圍棋水平高的孩子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比如目前就讀于某重點中學的初二學生黃海承,他從小學開始所有課外時間都用在了圍棋上面,從來不補課。不僅如此還經常請假參加訓練和外出比賽,而他的數學成績始終是全班第一。這也導致家長始終無法下定決心讓他走圍棋職業化的道路,像這樣的例子在上海還有很多,因此在上海培養本土棋手的難度非常大。為此,我們也打破了體制內的思維,積極的與市場上優秀俱樂部展開合作。如今上海培養出的王星昊已經躋身于國內頂尖棋手的行列,女棋手唐嘉雯在第四屆智力運動會上大放異彩,上海圍棋隊也逐漸的完成了年輕化的蛻變。

  除了職業化賽事之外,上海普及性的賽事發展也是工作的重點。上海市的升段升級賽平均每月有12000人報名參加,這項賽事也是全國各個省市區最為重要的賽事。然而這項賽事一直延續著以往的傳統,采取人工報名的方式,作為承辦方要承擔大量繁瑣的工作。這項賽事是上海各大培訓機構的重要參考依據,為了給上海的圍棋青少年和機構更好的提供服務的宗旨,在全國各省市區都還在延續傳統模式的時候,上海率先邁出了改革的步伐。我們用網絡報名系統取代了以往線下報名和收費的模式,所有流程都在網絡上完成。這些現在看來不是什么難事,但在當時無論是工作量還是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阻力都超出了想象。當我們最終推廣成功,并且被大家逐漸的接受,看著賽場的秩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還是感到非常的欣慰。疫情期間我們及時推出了在線考級以及智能考場。2020年6月,在線考級一經上線,第一次報名就突破了18000人。我們的各項改革舉措很快復制到了全國,為各個省市區所效仿。如今我們在全國租金和人工最高的城市,只收取全國最低的賽事服務費,而且為參賽的小棋手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盡可能的減輕了機構和學棋孩子的負擔,履行了圍棋協會為百姓服務的初心。

  近幾年,為了響應“文化潤疆”的指示精神,由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牽線,上海市圍棋協會在新疆喀什地區上海援建的四個縣啟動了圍棋進課堂的項目,讓維族的孩子可以體驗這項中國傳統文化的技藝,通過這項古老的游戲對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我們第一所開展圍棋課的學校是巴楚縣新城小學,學校的校長跟我們介紹,上海援建的學校硬件條件很好,但是對于當地的學生來說軟件資源還是不足,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求知欲很強,圍棋作為益智類的體育項目孩子們很感興趣。

  經過兩年時間,喀什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圍棋氛圍,舉辦了第一屆“滬喀聯動、弈棋巴楚”喀什地區青少年圍棋邀請賽,這是喀什地區第一次舉辦全地區的圍棋賽事。

  04

  一生所愛

  AI時代圍棋面臨挑戰

  日本著名棋手藤澤秀行先生在生前經常自費組團來中國訪問,某次他接受央視專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圍棋一百,我只知七八”。當時大家都覺得老先生太過謙虛。然而2017年“阿爾法Go”的橫空出世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于傳統圍棋的認知。當我們再回想起藤澤先生的那句話時,不禁感慨大師對于圍棋的參悟力。

  2016年世界上最好的一款圍棋軟件仍然要被職業棋手讓五子左右,因此當阿爾法Go挑戰李世石之前,職業棋手一邊倒地看好李世石,事實證明我們太缺乏對于科學的敬畏心了。當兩年后柯潔再次挑戰阿爾法Go的時候,已經沒有人關心勝負的問題了?,F在職業棋手們已經從原先的抗拒轉變成了適應,而這個適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技術上的適應,如今AI已經成為了棋手訓練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布局、定式或是局部的變化,我們以前的知識只能作為參考,幾乎每一步棋都需要經過重新認知和學習的過程。還有就是對于環境的適應,AI揭開了職業棋手神秘的面紗。以前職業棋手講棋,業余棋友們總是悉心傾聽。而如今棋友們都擁有了“上帝視角”,在這個人人皆可做主播的年代,圍棋主播也沒有了門檻,只要手里有一部手機,無論自身水平多差,講解過程中至少在技術上不會太離譜了。阿爾法Go戰勝了人類棋手之后,很多人對于圍棋的存在提出了疑問,我想這是人工智能時代帶給每個行業的思考吧。不過圍棋終究是大多數人娛樂消遣的一種方式,如果哪天人工智能在股票領域大殺四方的話,那么股市該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呢,這一天也許并不太遙遠了。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說過這樣一段話:“很多人說文學是沒有用的,但是我覺得文學最大的用處就在于它沒有用處”。圍棋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史料記載,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已經有大量的圍棋活動存在。在隨后近兩千年的時間里,不管是朝代的更迭,國家的戰亂或是興衰都不曾消亡。圍棋文化如河水般流淌至今,在近代歷史中涌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圍棋大師,無愧于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作為一名職業棋手,我經常會被人問到圍棋的用處,其實圍棋與文學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成長。

  在我們拜聶衛平老師為師的時候,聶老師就跟我們說,聶門有一個年長他28歲的大師兄,那就是金庸先生。他說金庸先生當初拜師是行過叩拜之禮的,要比我們正式多了。在那個年代金庸先生的大作我們幾乎是倒背如流,他的很多經典作品里都有圍棋的元素。本來一直想要策劃一次與金庸先生面對面的交流,可惜由于大師兄身體原因幾次都未成行。在某次西湖論壇上,金庸先生送了馬云一張圍棋棋譜,他在隨后的發言中表示,送這張棋譜的含義是希望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們要有更好的大局觀,圍棋有個很重要的技巧,那就是當你覺得某個地方很難下的時候,就要考慮“棄”,而不是固執的堅持。很多成年人覺得圍棋對他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不少企業家把圍棋的哲理運用在了公司的管理中,他們覺得自己更具備全局觀念,對于局部的得失會更加坦然的面對。

  我的朋友在一個大型商業區開了一個機器人面館,做一碗面只需要一分鐘左右,他得意地告訴我,每天中午這臺機器要做將近一千份面條,來的顧客大都是周邊的白領。今年,圍棋機器人也將面世,不過設計機器人的初衷是希望讓喜歡圍棋的人回歸棋盤。如今學習圍棋的青少年在家里大多使用電子產品來訓練技藝,圍棋機器人就是要取代鼠標,模擬人類的方式在棋盤前與孩子對弈,這是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讓孩子們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項古老的游戲厚重的歷史沉淀,讓他們在圍棋中悟出更多的道理,使圍棋成為他們受益終身的愛好。

  不久前,96歲的日本女棋手杉內壽子八段經過五個半小時的激戰,執黑戰勝了20歲的橫田日菜乃初段,打破了她已故的先生杉內雅男所創下的最大年齡差最高齡勝利紀錄,改寫了跨世紀圍棋比賽的歷史。杉內壽子從進入職業迄今已有八十一年,是目前世界棋壇最年長的現役棋手,這份超越年齡的毅力讓人肅然起敬。AI時代,古老的圍棋依然在歷史長河中探索著它的潛能。

  圍棋,即使一生只做這一件事情,也可以擁有無限的精彩。

  責編:蔣燁歡   校對:馮雯君設計:趙雁旎

  審讀:朱建華   監制:張曉光   簽發:潘林青

聲明
本站不提供任何小說下載
原因大家懂的
以后本站將以推薦小說為主
來都來了
分享幾個能下載小說的網站
需要請點擊下方地址去獲取
文章標簽:
版權聲明:本文僅為書籍內容簡介,源于互聯網,如認為侵權,請聯系站長刪除。
下一篇:

 發表評論


表情